第(1/3)页 秦霄离开洛京,向东进军的消息很快传回了秦国。 秦昭襄王嬴稷收到消息,立即召见樗里疾和甘茂。 “你们看看这个。” 嬴稷将情报递给两人过目,问道:“你们说,这秦霄,到底是什么意思?” “大王……” 樗里疾放下竹简,拱了拱手,问道:“听闻前几日,少良造的使者曾求见大王,不知所为何事?” 秦霄使者来到咸阳的时候,嬴稷并未让樗里疾、甘茂等人参与。 在见过面之后,使者也没有在咸阳停留,当天就离开。 樗里疾只知道有这么个人来过,却不知道嬴稷和对方都谈了些什么。 此时听闻秦霄选择向韩国进兵,樗里疾第一反应,就是和此事有关。 听到樗里疾的问题,嬴稷目光闪烁,犹豫了一会,表情舒展开来,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道:“也没什么,那秦霄向寡人索取秦之锐士的练兵法,寡人拒绝了。” 樗里疾:“……” 甘茂:“……” 这事,还真符合秦昭襄王的风格。 单方面毁约这种事,秦昭襄王也不是第一次干了。 也正因为这一代秦王这样的性子,导致秦国在诸国之中的信誉一向不怎么好,愿意信任秦国的人也越来越少。 不但国家之间如此,就连民间,对秦国的认同度也很低。 这里的“民”,指的可不是平民百姓,而是士子。 秦国地处西北,教育资源落后,自身培养人才的能力不行,对外部人才的依赖程度一直很高。 前有秦孝公重用郑国申不害(商鞅被主角拐走了),后有秦惠文王拜魏人张仪为相、公孙衍为帅。 而到了秦昭襄王这一代,却没有什么外国士子投靠。 仅有的一个楚国人甘茂,还是从秦惠文王时期就留在秦国的“老人”。 樗里疾和甘茂都很清楚,秦昭襄王这样言而无信的作风,对秦国是非常不利的。 两人也不是没有劝说过,但每次秦昭襄王都答应的好好的,然而到了下一次,该毁约还是毁约,该坑人还是坑人。 属于典型的认错态度端正,但就是不改。 两位老臣劝说了不止一次,没用。 次数多了,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。 好在除了信用差这个毛病之外,秦昭襄王还是一位颇为有为的君主。 樗里疾和甘茂一致认为,在秦孝公、秦惠文王之后,现任的秦王稷,也是一位能够让秦国继续向高峰迈进的明君。 然而…… 此时听到秦昭襄王居然在和秦霄的约定上,又犯了毁约的老毛病,两人心里顿时生出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感。 老大,你毁约的时候,也不看看对方的实力的吗? 赵国、韩国这些国家,毁约也就毁约了,他们不敢报复,即便报复,秦国也不怕他们。 但秦霄手中,可是有着百万大军的啊! 要是被你激怒了,直接打过来,这可如何是好?! 好在,最坏的事情并没有发生。 秦霄没有因为秦昭襄王的毁约而恼羞成怒,掉头来攻打秦国。 但…… 他出兵韩国的举动,也确实让人看不懂。 “会不会……” 甘茂提出一个猜测:“少良造并非是出兵攻打韩国,而是投奔韩国?” “投奔韩国?” 秦昭襄王一愣,反问道:“丞相为何有此一言?” 韩国? 投奔? 且不说秦霄刚刚跟韩国打了一仗,灭掉韩国大部分兵力。 就说这韩国的实力,有什么值得投奔的啊? “大王,话不能这么说。” 甘茂尝试着从一个“军阀”的角度来理解秦霄的举动,有些不太确定地说道:“正因为韩国势弱,无法对少良造形成威胁,所以他们才有合作的空间?” 这话用的是疑问句,说明甘茂对这个猜测也并无太大的把握。 不过,听了甘茂的这个分析,樗里疾和秦昭襄王却都沉思起来。 以秦霄的兵力,若说想要占据绝对的主导权,投奔韩国,确实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啊! 以韩国现在的实力,在秦霄面前,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。 一旦秦霄进入韩国,就连韩王都得听他的。 若是他在韩国经营一番,扼守住秦国东出的路,对秦国来说,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。 ——在原本的历史上,河东之地本是被魏国占据。 不过,在这个世界,因为秦霄的介入,魏国在河西大战之中损失惨重。 虽然秦孝公为了争取到变法强秦的时间,将河东还给了魏国。 但在秦惠文王时期,秦国又重新将河东之地夺回,直接与韩国接壤。 本来,秦昭襄王打算的很好。 一旦秦霄在伊阙击溃了韩、魏的军队,秦军就可以顺势东出,夺取中原腹地的大片领土。 但,若是真的被秦霄控制了韩国,这个算盘可就行不通了。 想到这里,秦昭襄王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。 他不知道的是,甘茂只猜对了一半。 秦霄确实打算控制韩国,但并不是像甘茂想的那样,通过挟持韩国朝堂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切,而是直接灭掉韩国。 甚至于,秦霄的胃口比甘茂想得还要大得多,不但要韩国,同时也要魏国。 但秦昭襄王并不知道这一切。 他只是基于甘茂的判断,飞快思索着秦霄控制了韩国之后,会对秦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。 毫无疑问,一旦让秦霄控制了韩国,秦国东出的计划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。 秦昭襄王以己度人,自己刚刚坑了秦霄一次,换成自己在秦霄的立场上,必然是会阻挠秦国东出的。 这一下,秦昭襄王有些头痛起来。 本来以为秦霄只是个“工具人”,用完之后随手就可以扔掉。 所以在得到消息,韩、魏大军溃败之后,秦昭襄王不但拒绝了向秦霄支付报酬,也就是【秦之锐士】的练兵法。 同时,他还暗中下令,断掉了给秦霄的补给。 然而,现在秦霄似乎有控制韩国、截断秦国东出通道的趋势,秦昭襄王就有些坐蜡了。 皱着眉头想了半天,秦昭襄王忽然开口,语气中有着明显的迟疑:“你们说……寡人现在命人将【秦之锐士】的练兵法拱手送上,还来得及吗?” 樗里疾:“……” 甘茂:“……” 不愧是秦昭襄王。 只看利益,一点脸面都不要。 从理智上来说,他们也认为,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。 但…… 拉不下这个脸来。 这个时代,贵族、士族阶层普遍注重脸面。 像秦昭襄王这样不要脸的人,实属罕见。 但,不要脸有不要脸的好处。 有时候,舍弃了脸面,只注重利益,反而能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。 就比如现在。 樗里疾和甘茂其实都希望让秦昭襄王服个软,和秦霄讲和。 但两人面面相觑了半天,谁都拉不下脸来开这个口。 “罢了。” 秦昭襄王想了半天,还是没能拿定主意,摆了摆手,道:“你们先退下吧,寡人再好好想想。是了,多留意一下韩国方面的情报,若有任何变故,立即呈报于寡人!” “老臣遵命!” “老臣告退!” 樗里疾、甘茂两人纷纷告退。 两人离开之后,秦昭襄王依然没法投入到工作当中去,安下心来批阅奏章。 他满脑子想的都是秦国、韩国、秦霄,还有【秦之锐士】的练兵法。 若是交出练兵法,就能打开秦国东出的通道,他不会有丝毫犹豫。 他担心的是,秦霄是否会和自己一样“无耻”,收了好处之后便翻脸不认人。 人总是以己度人,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。 一个不信守承诺,喜欢毁约的人,便会觉得别人也和自己一样言而无信,信不过任何人。 秦昭襄王脸色阴晴不定,犹豫了许久,依然没能下定决心。 最终,他只是长叹一口气,将竹简丢到一旁,打算先观望一段时间。 万一,秦霄并没有打算扼住秦国东出的通道呢? …… 韩国。 秦霄率大军进入韩国境内,一路攻城略地。 六十多万大军,除了十多万的中军主力之外,其余全部分散出去,攻打各个城池。 韩国将国运赌在了伊阙之战,绝大部分兵力都陷落于伊阙,此时国内只剩下了区区数万兵力,根本无法抵抗秦霄的攻势。 尽管韩厘王在伊阙之战结束之后,立刻开始加紧征调壮丁,训练新兵。 但没有系统面板的加持,短短两个月时间,根本练不出一支可战之兵来。 在大臣的建议下,韩厘王一面龟缩防御,以空间换取时间,加紧练兵的步伐,力求在新郑受到致命威胁之前,将紧急征调的壮丁训练成军。 另一方面,他也立即派出使者,向秦霄求和。 来者是一名中年文士,乃是韩国的丞相张平。 “陛下,张平此人不算贤才,只能说中规中矩,但他的儿子可了不得。” 郭嘉提醒道:“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,就是出自韩国张氏。” “张良……” 秦霄点点头。 这个情报,秦霄在进入副本之前,在论坛上征集资料的时候,也有注意到。 虽然时间上看起来有点奇怪。 要知道,张良在汉朝建立之后还活了三十多年才去世。 即便是从现在这个时间开始算,也相差了一百多年。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,古代老夫少妻很普遍,老来得子这种事也是常有。 若是张平年迈的时候才有了张良这个儿子,这对父子在历史上的时间跨度加起来达到一百多年,也是有可能的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