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哪怕再有经验的斥候,也很难做到在远处观看一番,便精准地估算敌人的数字。 通常而言,都是通过一些侧面的线索来推断。 比如炊烟的规模,比如营帐的面积、数量等等。 这种估算,准确率并不高,往往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范围。 赵六得到的情报,就是敌人数量在三千到五千之间。 “三五千人,这并不算多。” 说话的是赵六手下的军师方半仙。 此人长得矮小瘦弱,和身材粗壮的赵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 一眼看过去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,便是他那尖瘦的下巴处,一撮数寸长,形似三角状的小胡子,颇为显眼。 方半仙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,开口道:“但三五千人,这也是有讲究的。其中有多少老弱妇孺?还是全部是军队?甚至于是否没有辅兵,全员都是战兵?若是后者,那麻烦可就大了。” “军师说的有道理。”赵六点点头,说道:“全员战兵应该不太可能,我手底下都有一大半的辅兵。但我估计,应该是没有老弱妇孺的。最起码,妇孺的比例应该很低,不然他们可没办法连续攻下我们四处据点。” 在这个年代,一支军队中,并不仅仅只有打仗的士兵。 随军充当苦力、搬运辎重的民夫、辅兵,比例往往都很高,但在对外说起军队人数的时候,都是将这些辅兵也算进去的。 虽然说,在关键时刻,给这些辅兵发上一把刀,也能上阵杀敌。 但无论是战斗力,还是战斗经验等等,这些人都比不上真正的职业士兵。 其实,黄巾军中的民兵,还有秦霄手下的乡勇,严格来讲都应该被归为“辅兵”一类。 只不过缺乏足够的精锐士兵,才把这些辅兵当主力来用罢了。 黄巾军中,辅兵的比例就很高,往往超过一半。 而赵六手下又非一线军队,辅兵的比例就更高了。 赵六号称统领上万大军,实际上去掉老弱妇孺,手下只有八千余人,这还是在遭受秦霄袭击之前的数字,到了现在就只剩下六千出头。 而即便是这六千人,其中的辅兵数量也占了大半,足有五千有余。 真正的战兵,只有不到一千人。 第(2/3)页